薩提爾的親子對話

最近的生活慢慢回到軌道
但心裡已有全新的人生觀
我時常複習著照片與紀錄
除了提醒自己永遠記得心中的那份感恩
還有默許的承諾需要實現
只不過時間體力有限,目前只能慢慢的前進

這本書是妹妹介紹給我的
隨手翻閱時被「拋棄遇事就解決的習慣」這段文字吸引
想不到最後看了三次…

因為個性,再加上職業養成教育中所受到的訓練
我成為一位善於解決問題的高手
接受並評估現況,擬定策略,選擇最佳方案
這樣的思考邏輯讓我保有抗壓的優勢
因為無論狀況多差,能打出去的牌已是我的最佳選擇
這在工作上或大部分大人的世界中很受用
解決問題=成功,過程中人的感受層面多半不是最重要
然而,當我回到家中,卻發現了截然不同的程式語法
也因此,我是孩子們的好玩伴
卻始終不是一個好的聊天對象

書中最精華的內容就在「聽(傾聽)核(核對)心(用心欣賞)」三個字上
更簡單來說就是挪動大人既有的觀點,用孩子的角度來貼近與對話
我拿書中的例子去檢視平時與孩子們的對話
孩子說的是什麼:為什麼和和可以不用去上學?
爸爸聽到的是什麼:哎呀,哥哥生病不用上學,你又不是和和你又沒生病
接下來就會開始進入熟悉的跳針循環模式…
但其實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呢
我改個方式:你是不是覺得和和沒有去上學,你也好想跟她在家裡玩呢
後來效果還蠻神奇的

原來,孩子說的是什麼,我真的有聽到嗎?
常常他們並不需要大人幫她解決問題
而是需要大人真的知道他現在的感受
孩子並不複雜,複雜的其實是大人
我們只需要把複雜回歸單純就好

此外
書中有關於情緒的自我覺察
以及正向視角/資源的使用
也是我認為很不錯的部分

最後平衡報導一下,推薦本書的原因並非我支持薩提爾理論
多年前我曾參加過一次薩提爾的課程
對於解決問題導向的我來說
課程內容消磨了我的專注力讓我感到困擾
包括會進一步深讀這本書的動力,也是源自於我想解決問題
但我非常認同作者的一句話
和孩子在一起
是為了陪伴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
更勝於達成父母所設定的要求和目標
或許,這些對話技巧使用的最大限制
在於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與耐心
但我們還是可以把握聽核心的精神
至少送出愛與陪伴
希望與孩子之間,能有更多溫暖的對話

最後,附上簡單的內容整理

在〈薩提爾的親子對話〉中有 1 則留言

發佈留言